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五十七章:科场舞弊(1 / 3)

加入书签

煌羽四十五年

煌与美美为好友报仇之后,两人于元月一日回到垣日宫,并迅速的回到正常生活,这一年的任务是戊申科乡试大考,虽说是乡试,煌还是格外重视,下旨要朝臣们用心办好此事,朝廷各部用心花了二个月的预备结束,于三月三日准时开考。

然而,但凡有考试,就会有舞弊的现象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舞弊现象屡禁不止,令人深恶痛绝,儘管有关部门多次三令五申,舞弊的考生、考官、组织仍然变相的「义无反顾」。

三月七日,江寧府的贡院门外,戊申科江寧乡试的榜单贴了出来,细心的书生发现,榜上有名的多是盐商和官员或者是富豪的子弟,最显眼的,莫过于黄东海和赵乃大,他们是有名的紈絝子弟,平日里不学无术,写文章文理不通,竟然也能榜上有名了,一时间舆论哗然,大家把矛头指向了主考官吴很蕃和副主考官赵大鹏,考卷是他俩改的,举人是他俩点的,大家觉得不公,这时候当然要找他俩算账了。

一千多名苏州秀才跑到江寧府集会,把五路财神给抬进了江寧府学并霸佔学府,供奉在明伦堂孔子像旁,寓意谁送钱,谁就能获得举人头衔,有人把贡院两字用白纸糊住,上书「卖完」二字,字形接近「贡院」二字,而且寓意举人头衔都被考官卖完了。

而为何那些盐商会如此嚣张,这还要从煌羽朝的两淮盐运说起,由于盐税占了全国税收的十分之二,朝廷非常重视,将其视为支柱產业,两淮盐场是曌代最重要的製盐基地,成就不少徽商的财富梦想,「盐官」也成了官员们梦寐以求的肥缺。

煌把这份差事交给了江寧织造曹雪戭和苏州织造李城煦,以及当时的两江总督噶勾讚,曹雪戭和李城煦监管生產,噶勾讚监管销售,互相制约,避免舞弊,可以说,他们就是两淮盐商最大的后台。

曹雪戭不光是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六代子孙,他本人还当过御前侍卫,更重要的是,他的母亲是太昌帝的奶妈,李城煦还是他曹雪戭的女婿呢,当过华清池总管,而现在,两人不但是江寧与苏州的织造,而且还有个隐藏身分,那就是锦衣卫检事,说白了就是密探。

再说说噶勾讚,他是日金贵族,先祖噶礼是清朝康熙年重臣,祖父吉本先知是神武朝一品武官,在神武四年的麦金寮会战时救了神武汗一命,被神武汗敕封为卫国公,父亲噶拉哈是太昌朝一品文官,官拜礼部尚书、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所以他也算是功臣的后代,靠着父亲威名买官而担任两江总督,而且他的额娘还是煌的奶妈,堪称根正苗红,所以一般官员对他们都不敢得罪,更别说是手无实权的读书人了,所以跟本没有人敢于插手此事,深怕得罪了这些盐商而自讨苦吃。

回到江寧府,两江总督噶勾讚见贡院门口乱鬨哄的,叫骂声不绝于耳,于是派兵包围贡院,抓了带头闹事的十几名秀才,准备按诬告罪论处,这么做反而激怒了民眾,考生们群情激愤,官民之间随时有可能大打出手,偌大的江寧城万人暴动,几乎乱成了一锅粥。

对于两江总督噶勾讚的反常言行,江苏巡抚张伯乐有点疑惑,这是因为两江总督坐镇江寧,江苏巡抚坐镇苏州,江寧就在江苏境内,出这么大的事,张伯乐作为巡抚当然脱不了干係,于是,他主动出击,写了密摺奏明煌,陈述了耳闻目睹的科场舞弊、考生闹事的全部过程。

此外,他还提到,听说副主考官赵大鹏受贿二十万两银子,出卖举人功名,同考官王日俞、方徐名等人参与作弊,正主考官吴很蕃,知情不报,存心欺瞒朝廷,科场舞弊,影响很坏,考生哗然,眾怒难犯,如不赶紧查办,后果不堪设想。

一接到奏报,煌勃然大怒,游歷九州的愉快心情瞬间荡然无存,他最恨的就是官员贪污与结党营私,他先是亲自用硃批写下:「纷纷议论,京师早已得知,可羞至极矣」。

接着,煌便下达第二道旨意通令朝野,要所有官员全面清查舞弊案。

这时候,主考官吴很蕃本不想管赵大鹏等人受贿舞弊的事,想当个老好人,但听说张伯乐已经上奏朝廷,他知道皇帝对于猫腻与贪瀆苟且这些事情所定的刑法相当恐怖,他担心背上「知情不报」的罪名,陷入被动境地,更有可能赔上了性命,不得已,只好先发制人,写了认罪摺,也向朝廷上奏,承认科场舞弊的事实,不过,他是一隻老狐狸,他把责任一股脑全推给了同考官王日俞和方徐名,说这俩人推荐的考生黄东海和赵乃大,虽然榜上有名,实则颠三倒四、不通文理,自己则是事后才听说,当下感到万分惊讶,深受蒙蔽,愧对朝廷,当然,煌心里清如明镜,他早就知道这些是官员们常用的技俩。

所以当他一看到奏章马上就知道吴很番是在装傻,而且也推理出谁是善良,谁是奸恶,但是煌并没有立刻动手搞出声色,因他要等另外两份更重要的奏摺,就是曹雪戭和李城煦的密摺专奏,很快,他们的奏摺送到了北京证实了科场舞弊的事实,印证了张伯乐所言不虚,由于曹雪戭和李城煦是煌的亲信密探,跟科场案毫无瓜葛,所以自然没有必要欺骗主子,所以煌对二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