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数目听来令人咋舌,仿佛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任何一本书问世的售价,都轻易跃升至十两银子之上,将贫寒百姓的渴望远远隔绝在墨香之外。
书,成了奢侈品,是富贵人家案头的装饰,而非普罗大众精神的食粮。
识字,对于囊中羞涩的家庭而,成了遥不可及的梦,他们只能通过耳朵,借由说书先生那绘声绘色的讲述,捕捉一丝丝文化的光芒,慰藉心灵的渴望。
谈及一千两银子的巨款,那简直是天文数字,需得售出一百册书籍方能凑齐。
而这一百册,已是时下书籍销量的一个峰值,除非是那等风靡一时、洛阳纸贵的佳作,否则,多数著作都难以逾越这道门槛。
陈子期微笑道:掌柜的,你是对我蒋先生的书没有信心,还是对墨语轩没有信心呢
一千两根本不是我的目标,这只是我想要看到墨语轩的诚意而已,而那五成的抽成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掌柜的冷冷道:蒋先生真以为做生意那么容易吗哼!一千两银子!我们可以买断十本书,更别提抽成了。
陈子期道:掌柜的,这样吧,你把这首《临江仙》传出去,就说是新小说的序词,接受预定。
我看保证,不出三日,你就起码会收到五百本衣裳的预定。
五百本,足够你们盈利数千两银子了。
掌柜的哼道:五百本你知道在申城能够买得起着书的人户,也就只有几千户吗
你觉得这几千户人中就会有几百户人来买你这书吗你当真以为自己写的那是一个什么宝贝呢!
陈子期收起稿纸,淡淡的笑道:那么七日后,我还会再来的,不过那个时候,我要的是五千两银子!
说完,陈子期站了起来,大步的走向门外,离开了墨语轩。
说实话,陈子期对于五百本的销量是足够有信心的,毕竟真正好的小说,在这个时代还是一个稀有品的。
《三国》卖一个几万册估计都不是问题,虽然随着销量的增加恐怕会降低销售价格,但是墨语轩肯定能够凭此赚几万两银子是妥妥够得。
这意味着,《三国》将是墨语轩最大的招牌。
七天嘛,还需要一些耐心,正好可以回去再写写,毕竟这觉夏文会迫在眉睫,自然还是需要好好准备准备。
陈子期回到郡主府,知道了一个消息,让他有些很是震惊。
一进府,就看见一脸笑意的白芷跑了过来:姑爷,前线传来消息,郡主又打了胜仗,圣上允许郡主几月后就能回申城了!
陈子期听到这话,说不上来,高兴并没有;难过,好像也没有。
不过,她为什么回来了
当然,这一切还得从平昭郡主平定南镜国说起。
南镜三月,大地回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