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我那个小孙孙了吧,是我媳妇亲自抱回来的,长的可爱的很,就是身体差了些,我媳妇日日抱着他,他却日日生病,哎,让我好生心疼。”
这些话,让原主越发牟足了力气给老夫人送东西,努力想要做实她就是老夫人口中的好媳妇。
可京城的贵妇们却越发不待见她,在老夫人明里暗里的提醒下,原主终于明白,她的商户出身决定了她永远无法融入真正的世家贵族圈。
若想要改变这尴尬的境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家里有个能撑起门庭的男人。
在老夫人的提醒下,原主牟足了心力开始培养自己的儿子魏宁毅。
好在魏宁毅确实是块读书的料,十八岁时连中三元,在官家面前争得了表现不说,还同吏部尚书家的嫡次女林月娘定了亲。
通常来说,侯府的世子在十三四岁时就应该相看了。
可原主知道自己的身份不高,根本挤不进那些贵妇的圈子,也拿不到各种变相相亲会的帖子,更不要说给儿子讨老婆。
就连老夫人也经常埋怨是她耽误了孙子的婚配,连累孙子找不到合适的人家。
不然就他孙子的身份和家世,京中贵女应该是随便挑选的。
为了不让婆婆念叨,原主牟足气力将魏宁毅拉拔到这般田地,也一直没给魏宁毅定亲,为的就是将来不落埋怨,不败坏定远侯府的名头。
好在如今终于苦尽甘来,也不枉费她陆续砸在魏宁毅身上的几十万银子。
吏部尚书手握实权,可想而知,魏宁毅以后的仕途定然坦坦荡荡。
谁知就在这时,原主忽然得到一个消息,魏宁毅经常去京郊的一处村落中游玩,似乎是与某个农家女子有了私情。
对于这个自己精心养大的孩子,原主是十分上心的,自然不希望儿子被腌臜事扰乱心神。
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婚事,原主最终决定自己悄悄行动,最好是能亲自将对方打发掉。
原主打发了身边的丫鬟婆子,独自穿上男装租了一辆马车去了那村子。
谁料等她到了村庄时,却看到令她肝胆俱裂的一幕。
她那死去近二十年的夫君魏长源,居然就生活在这类似于世外桃源的小村子里。
他不但活着,身边还跟着一个容貌姣好的柔弱美妇人。
正当原主努力告诉自己,那人一定不是魏长源,就算魏长源还活着,也一定失忆了时。
魏宁毅同另一名青年男子一并走过来,他们对魏长源和美妇人行礼,恭恭敬敬的叫他们爹娘。
而那青年男子,甚至还比魏宁毅还大了些,因为魏宁毅口口声声叫对方大哥。
除了这个大哥,魏宁毅似乎还有一个未到及笄之年的妹妹。
原主脑海中一阵阵发晕,忽然想到一件重要的事:魏宁毅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件事的,魏宁毅从小养在婆母身边,那婆母对此又知晓多少。
再有就是,魏宁毅叫那女人娘亲,可他对自己一直称呼母亲。
在侯府生活这么多年,她与外界交往极少,所有的规矩都是来自严厉的婆母。
以前她一直都以为这是贵族家对母亲的标准称呼,可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那些年,我养的白眼狼们(3)
强大恐慌感令原主魂不守舍,可她终究还是忍住上前质问的冲动,如来时那般悄悄离开了村子。
回到家后,原主开始悄悄调查魏长源的事,没人比她更清楚定远侯府的真实情况,魏长源和他外室的衣着相当华丽,绝不可能是靠他自己的本事赚回来的。
此时此刻,原主身体中的商人触觉终于觉醒,她开始盘查府上的账目。
这些年,原主家里心疼女儿守活寡的境遇,一直源源不断的给原主送钱,原主手头的活钱不少,因此也不大在意庄子和铺子中的产出。
在加上老夫人总是规劝她,不要有那么重的铜臭气,会让京中的夫人们耻笑,因此原主便开始有意无意的躲着这些东西。
只是每月让铺子的掌柜过来对个账,再由自己的贴身嬷嬷审核过便算了,左不过就那么多钱,只要没有太多出入,原主也不在乎这些。
如今一查才发现,她名下的四十多间铺子,几乎每个铺子每个月都有对不上的账目,少则十几两,多则十两。
一间铺子一个月缺少二十两银子,十间就是二百两,四十间就是八百两。
她平均每个月被人偷走上千两银子,这二十年
原主算的如同五雷轰顶,她,居然养大了丈夫和外室的儿子,还让这些人用她的钱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而她则因为克夫这件事,一直被婆母打压的死死的,心甘情愿的为这些人花费上百万两银子。
如果没有婆母的授意,她从娘家带来的嬷嬷绝对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想到定远侯府对自己的算计,原主气的肝胆俱裂。
这简直欺人太甚!
原主越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