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岁月的洪流中,北魏孝明帝对其进行重建,到了唐代,更是迎来鼎盛辉煌,香火缭绕。它便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并肩,被誉为天下“四大名刹”。
灵岩寺所处之地,乃是泰山北麓最为幽绝之处,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如天然屏障,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营造出一片深邃幽静的净土。
我的思绪如脱缰之马,奔腾不息。
难道卦象所指的,真的是灵岩山上的灵岩寺?那里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想到此处,我的意识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十来年前,那段无忧无虑、青春飞扬的大学时光。当然,还有那次惊险诡异的灵岩之行。
……
当年,大三临近尾声之时,暑假的脚步悄然逼近。宿舍里的众人大多慵懒地躺在床上,看似在认真备考,实则是在精心筹备小抄。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比拼的不是知识储备,而是技艺的精巧与眼力的敏锐。小抄的面积越小,便越能彰显持有者的“高超本领”,宛如武林高手般,会成为众人竞相追捧、顶礼膜拜的对象。
有些“学渣”将这项技能修炼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那字小得如同尘埃,用放大镜瞧去,也不过是模糊一片,非得借助显微镜,方能让那些细密的字迹现出原形。
以至于一些监考老师发现后,也不禁惊叹:这般心思,若是投身芯片技术研究,定能大放异彩,堪称难得的人才!
然而,棍子对此却满不在乎,连准备小抄这种“底线操作”都懒得去做。他向来是坐等他人做好小抄,然后拿去复印或缩印,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活脱脱一个“投机取巧”的行家。
那个初夏的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宿舍的每一个角落。
棍子抱着笔记本电脑,悠然自得地躺在他的铺上,二郎腿一翘,摇头晃脑,那副逍遥自在的模样,仿佛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与他无关。
我瞧着他这副吊儿郎当的德行,无奈地摇摇头:“棍子!你瞅瞅你这熊样儿,还有心思在这儿玩电脑?再挂科,学校可就要把你扫地出门了!好好准备小抄,作弊也得用心,态度决定成败!把考试糊弄过去,这才是你眼下的当务之急!”
棍子嘴角一勾,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开口道:“我可没在瞎玩,刚在网上畅游文学历史的海洋呢。瞧见一位网友写的文学诗句,那文采,绝了,一下就把我给勾住了。”
我挑眉,好奇心顿起:“什么诗句?说来听听,别卖关子。”
棍子见我来了兴致,顿时眉飞色舞,像个即将登台表演的戏子,清了清嗓子说道:
“这诗啊,以穿越时空为轴,搭建起和咱当年的乾隆爷弘历对话的桥梁,写的正是咱济南灵岩寺。都竖起耳朵,好好听着。”
说罢,他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弘历,
世人皆知你在大明湖畔邂逅夏雨荷,
却不知你七下江南,八来灵岩。
这灵岩,究竟藏着何种魔力,
令你魂牵梦绕。
是那高耸辟支塔下,无尽吹拂的晚风,
还是卓锡泉边,那一口清甜甘冽的香茗?
1757
年,你初临灵岩,
心怀苍生,祈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你重新勾勒灵岩八景的轮廓:
铁袈裟,巢鹤岩,滴水崖,摩顶松,
卓锡泉,白云洞,爱山楼。
你将自己的印记深深烙在灵岩,
灵岩也因你,有了一段段传奇故事。
……
它们或镌刻在方山之上,
或铭刻于石碑之间,
或许你期望,借此能与灵岩永远隔空相望。”
念完,棍子大拇指一竖,满脸得意:
“嘿,咋样?这文笔,这意境,真是太绝了!咱这种学渣拍马也赶不上啊!”
那时的我,不禁沉浸其中,被这诗句的精妙所震撼,更为诗中描绘的灵岩寺那神秘而迷人的意境所吸引。
自中学起,我们便知晓那拥有“海内第一名塑”美誉的灵岩寺。而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都二十多岁了,竟从未体验过灵岩寺的圣景,心中满是遗憾。
“灵岩寺,你们谁去过?”
我目光扫过宿舍众人,开口问道。
回应我的是齐刷刷的摇头,竟无一人涉足过那片圣地。